企業孵化器是一種新型的社會經濟組織。通過提供研發、生產、經營的場地,通訊、網絡與辦公等方面的共享設施,系統的培訓和咨詢,政策、融資、法律和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創業企業的風險和成本,提高企業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企業孵化器的主要任務是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創業提供不斷優化的孵化環境和條件,培育科技實業家和專門人才,為科技企業發展提供必需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服務。
企業孵化器在20世紀五十年代發源于美國,是伴隨著新技術產業革命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企業孵化器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業,以及振興區域經濟,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企業孵化器也因此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截止1998年底,世界上已有3300多家企業孵化器,其中北美擁有750家(并以每周新建一家的速度增長),歐洲擁有2334家。
企業孵化器擁有5大要素:共享空間、共享服務、孵化企業、企業孵化器管理人員、扶植企業的優惠政策。幫助新興的小企業迅速長大形成規模,為社會培養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企業孵化器在早期階段基本上由政府經營,大型企業越來越介入孵化器的經營。現已改由政府和企業共同經營,并且企業是第一大股東。企業介入孵化器的經營圖的是什么呢?從為孵化器項目提供的服務中收效是甚微的,因為這些項目本身還需要扶植。企業經營孵化器是一種戰略行為,即通過把孵化器中的一些較好的持股項目做好做大,達到上市目標,經營孵化器的企業早期以低廉的股價投入而得到了幾十倍、幾百倍的回報,從而獲得巨大的收益。同時,經營孵化器的企業本身也有機會上市。東湖高新公司本身就成了上市公司,同時,所投資參股的很多孵化器項目如“凱迪電力”都上了市,東湖高新公司從持股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這就是企業介入孵化器經營的緣由。
(一)提高資源組織能力,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實現各種要素的聚集、優化和升值
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中介機構,企業孵化器的基本任務是為被孵化企業提供各種外部資源的服務。被孵化企業對外部資源的需求一般應包括:(1)創業支持:包括企業創辦手續服務、基礎條件的提供等;(2)咨詢與培訓:包括政策、財務、稅務、人事管理的咨詢及相應的培訓等;(3)要素資源服務:包括人才、技術、產品、資金和市場協作網的建立和有效服務;(4)信息化服務:包括建立數字化網絡平臺、提供網上培訓、展示、電子商務服務等。
企業孵化器要進行服務方式的創新,引入社會力量為孵化器及其在孵企業提供服務,推進孵化服務的社會化。企業孵化器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對于自身沒有優勢的服務項目,要充分發揮和借助社會機構的力量,引入專業化的服務;要探索有償服務的方式和方法,通過有償孵化服務促使孵化器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使在孵企業能獲得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的個性化孵化服務。
(二)建立和完善企業孵化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創業企業一般不具備購置大中型儀器設備和開發工具的能力,缺少公共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平臺已經成為制約創業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提高和創新能力完善的障礙之一。因此,一是企業孵化器要把建立和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納入企業孵化器基本建設內容,逐步建立包括公共實驗室、中試車間、大型通用儀器和通用測試平臺在內的技術創新和孵化條件;二是要強化產學研合作機制,通過與周邊相關的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術支持網絡系統,幫助被孵化企業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三是要結合各地區的產業和技術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專業孵化器,要在建立生物、軟件和IC設計等專業孵化器的基礎上,提供專業化技術服務設施和條件。
(三)拓寬和健全融資渠道,著力填補市場空白
資金短缺是很多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企業孵化器要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特點,重點解決市場化融資中的“空白”和“瓶頸”。 1.要切實發揮政府資助的作用
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類專項資金要把資助動機更多地轉向商業性資本不敢或不愿意投入的方面,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錦上添花”;二通過降低社會資本進入的風險,引導各類投資和金融機構增加對孵化企業的資本投入。 2.企業孵化器要成為融資的“媒介”
企業孵化器不僅要建立自身的孵化基金,更重要的是在吸引外部資金方面起到媒介的作用。對被孵化企業而言,孵化器要針對企業的發展狀況,指導企業有效地利用各種融資渠道;對資金的供給方面而言,企業孵化器應通過自身的良好信譽和判斷能力,為投資者提供客觀的咨詢意見,促進和提高融資的成功率。
(四)建立多層次孵化載體,提高孵化速度和成功率
但依然不能滿足需求,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企業的孵化周期延長;而另一方面,如何衡量孵化成功也是實際操作中難以把握的尺度。筆者認為,具備孵化畢業條件的企業至少要在經費上實現了較為穩定的現金流,具備進行規模化生產的資金和物質條件。而實際上要達到這些條件,對大部分被孵化企業來說至少需要 3 ~ 5 年的時間。同時,隨著企業的成長,適合于初創期企業的孵化條件已難于滿足成長期企業的需求。因此,需要根據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建立多層次孵化載體:( 1 )項目和企業初級孵化 —— 培育能獨立參與市場競爭的小企業;( 2 )小企業的加速孵化 —— 培育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比較規范的現代企業;( 3 )企業的海外孵化 —— 培育以跨國經營為目標的企業。
當前,特別需要通過建立和完善加速孵化和海外孵化這兩個層面的孵化器工作,提高被孵化企業參與競爭的適應和生存能力。
(五)明確功能定位,完善運營機制
一般而言,企業孵化器以培育科技型企業和企業家作為自身的主要目標,同時還有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的使命。因此,孵化器具有承擔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政策性孵化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將成為中國孵化器的主流形式。筆者認為,辦好政策性孵化器,需要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1.政府與孵化器的關系
政策性孵化器承擔的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實質上是政府管理職能的延伸,而孵化器又是獨立于政府的社會經濟組織。因此,政府應通過政策和法規對孵化器進行間接的調控來實現管理的職能;而以政府投資為主體的政策性孵化器有責任傳導政府的意圖,執行政府的政策和法規。 2.政策性功能和市場化運作的關系
政策性孵化器在實現政策性功能的同時也必須實現財務上的收支平衡,所以政策性孵化器必須運用市場化手段來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通過市場化運作提高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合理性,并以此約束自身提高服務質量。必須指出的是,追求過高的經營利潤將會提高創業者的成本,而大幅度的減免收費對創業企業的成長并非真正有利。 3.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與利潤最大化的關系
孵化器獲取經濟效益的目的不在于體現投資的回報,而是有利于孵化器的良性循環。因此,降低運營成本,保持低的贏利水平就應當成為政策性孵化器的基本經營理念。政策性孵化器必須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不利于孵化器自身的良性發展,同時會對創業企業產生諸多的不利影響。因此,在確保創業企業獲得到有效服務的前提下,實現孵化器自身合理的利潤將是實現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關鍵。
總之,政策性孵化器應當是以政府投資為主體、以社會公共利益為已任,以市場化方式運作,能夠實現財務平衡的社會經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