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管與違規行為的博弈中,一個在明,一個在暗,監管往往是跟跑者角色。要想“跑贏”不斷變化的市場操縱,監管方也需要因勢而變,及時升級,形成有效打擊違規者的優勢
近日,首例滬港通跨境操縱案件被查處。這起案件中,不法投資者繞道香港開立證券賬戶,借道“滬股通”交易機制反向操縱A股,這一新型操縱手法的出現,讓市場關注到違法的一些新動向。
市場操縱是全球資本市場監管面臨的共性難題。尤其是當下,隨著國際化交易日趨頻繁,跨境證券活動日益活躍,資金流轉、股權控制、信息傳遞、賬戶控制等都可能跨境進行,操縱市場行為變得更加復雜隱蔽,加之高頻交易、程序化交易運用廣泛,更加凸顯監控難、發現難、認定難。有業內人士這樣打比方:高頻、程序化交易操縱好比是攀附在高速列車上的飛車大盜,必須用全覆蓋、毫秒級鏡頭,才能觀測到其搶奪財物的全過程,而傳統的連續交易操縱、約定操縱等手法,則是大街上作案的小偷,被發現的難度要小很多。
對于A股來說,作為一個新興市場,操縱現象一直較為突出,而且也在不斷“變身”。在市場發展早期,莊股頻出,市場操縱主要表現為高比例持倉、高比例成交、高比例對倒的“老莊股模式”。2007年之后,隨著市場環境、交易機制、技術手段的發展,操縱行為逐漸向短線化演變,合謀操縱的賬戶在操作人、操作地點、資金等方面關聯更弱,涉案地域更加分散,甚至還有人借助專業機構的新“通道”隱蔽身份。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相繼開通,A股與外界的互聯互通不斷深化,跨市場操縱行為也開始出現。面對花樣百出、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市場操縱,如何捍衛市場“三公”,是監管者面臨的一個挑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應當說,在監管與違規行為的博弈中,一個在明,一個在暗,后者更占據主動,監管往往是一個跟跑者的角色。在豐厚得利的誘惑下,市場操縱行為會利用各種先進技術和手段,盡可能逃避監管追蹤。要想“跑贏”不斷變化的市場操縱,監管一方也需要因勢而變,及時升級,形成有效打擊違規者的優勢。
要讓監管更有威懾力。從一定程度上說,不法分子心里也有一本賬,會在成本和得利之間做權衡。如果違法行為不容易被發現,或者即使被抓到,付出的代價很小,而得利卻很豐厚,就會鋌而走險。因此,加大執法和處罰力度,發揮震懾作用,能讓很多人因“不敢”而放棄違法。目前,“提前預防,露頭就打”,已成為國際上懲戒金融市場不法行為的共識,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降低了對市場操縱的立案標準、起訴標準和認定標準,監管執法打擊力度顯著增強。比如,在有些地方,“企圖操縱市場”行為都被納入了監管范圍。這樣,就能增加潛在違法分子的畏懼感,筑起防范市場操縱的第一道防火墻。
要讓監管更有專業性。市場操縱者大多是“聰明人”,要捉住這些老鼠,對貓的要求自然也高。尤其是市場交易已進入“毫秒時代”,如果監管資源不足,執法程序繁瑣,執法專業化水平也不高,就會讓很多違法違規者漏網,違法不當行為就難以得到有效打擊。只有違規必究,才能杜絕以身試法的僥幸心理。因此,根據市場需要,充實監管力量、提高專業化程度,讓執法更高效更快速,同樣是打擊市場操縱的關鍵一環。
此外,還要形成更強大的監管合力。這次公布的跨境操縱案,可以說是對內地和香港證券執法合作機制的實戰檢驗。如今,滬港通平穩運行兩年、深港通也已開通,隨著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的加強,跨境違法違規可能會明顯增加,對此不能掉以輕心。只有不斷完善跨境執法合作,開展更有效的調查合作,方能保障兩地市場互聯互通順利進行,維護市場公平與純凈。(午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