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影,欧洲av色爱无码,岛国无码小电影在线观看,丰满无码人妻熟妇无码区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人民時評:以現代創新治理敦風化俗

發布時間: 2016-12-07 10:32:25 | 來源: 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牛志鑫

對轉型期的中國而言,移風易俗應與基層治理、社會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從構建新的文化環境的角度在更高層次上予以考慮

古人講,習俗移志,安久移質。人文風俗無論好壞,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群眾喜歡什么,反對什么,都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對推進社會治理和文明現代化而言,移風易俗無疑是重要的一環。日前,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電視電話會議,把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婚喪大操大辦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這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中國長期是一個人情禮法社會,婚喪嫁娶、生兒育女、養老送終等民風習俗,看上去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儀式和習慣,卻對百姓具有重要的精神價值,也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根植于傳統農業社會的那些風俗,并未隨著現代社會的轉型而自然升級,而是作為一股習慣力量發揮著復雜的作用,亟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現代治理文化予以重塑。

人文風俗背后,一般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價值觀在支撐,但更重要的是,它經歷了一個融入社會生活的過程。因此,移風易俗,要以正確、健康的價值觀去打敗錯誤、低俗的價值觀,但這個過程必須以人民群眾認可的方式去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把握好這一對關系,移風易俗才不至于變成一廂情愿。

比如,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改善,婚喪嫁娶講排場、比闊氣的風氣,在一些地方又有所抬頭:生子、當兵、升學等,都要大操大辦;結婚彩禮要“萬紫千紅一片綠”(一萬張5元,一千張100元,以及50元鈔票若干)、要“一動不動”(一輛汽車一套房)等,講究越來越多。這種物質生活豐盈之后帶來的不良風氣回潮,其實是因為新時代的生活規范尚未形成,被舊有的惡風陋俗鉆了空子。許多群眾也苦不堪言,只不過囿于傳統習俗和人情世故,難以掙脫。像這樣早已與時代脫節,變了味、走了樣的習俗,以及一些迷信化、低俗化的風氣,既不符合現代文明,也并非人們內心真正的向往,就應該以更堅決的態度反對,而不能被“紙老虎”嚇住。

當然,這不等于一簡了之、一禁了之,而是以可行的新風俗取而代之。比如近年來,山東大力推進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在農村普遍建立紅白理事會,取締“二次裝棺”、庸俗表演和吹鼓手,一些吹鼓手轉而加入或組織莊戶劇團,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去了。有的農民說,過去一家有喜事,全村忙活,表面風光、內心叫苦;現在隨禮不坐席,隨禮最多50元。個別村堅持“一元禮”,更是帶了個好頭。一位基層干部說,一開始感覺千百年來形成的風俗習慣改變起來很難,但只要有人領頭頂住閑言碎語,群眾的支持度超出了基層干部的想象,說明匹配現代生活方式的習俗文明乃是人心所向。

社會治理一定程度上是人心治理,制度對人產生剛性約束,文化調適人的心靈和精神。對轉型期的中國而言,移風易俗應與基層治理、社會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從構建新的文化環境的角度在更高層次上予以考慮。只有構建一個更健康、更文明、更現代的文化環境,才能樹立健康的價值觀,抵御低俗之風,讓人民群眾在良風善俗中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劉成友)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