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會議首次提到雙創“生態環境”,其內涵就是要超越一處處單獨的空間、基地或者一項項單獨的文件措施,從而在全社會養成一種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呵護創業創新熱情的群體氛圍。如何引導“雙創”蓬勃發展?怎樣構建良好的“雙創生態”?企業如何在“雙創”中獲得發展動力?對此,《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了許多位專家學者及企業人士。
創業創新,要以市場化為導向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雙創發展辦公室主任李潮平
今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4月21日指定為世界創意和創新日,并呼吁各國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換言之,不只是在中國,即使在世界范圍內,“雙創”都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雙創”工作要深入發展,首先要以市場化為導向,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原則對阻礙創新創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政策等體制性障礙進行清理,為“雙創”營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
其次要在深刻領會國務院關于“雙創”系列政策文件精神以及各地“雙創”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實施“政府引領、平臺推進,政策支持、市場運作,集群帶動、智庫助力”的工作思路。
再次應加快建設和完善社會誠信體系,明確創新創業者、投資者和消費者等各群體的責任、義務和權利,保障其合法權益,加強個人和企業信用認證、評級和管理,以有效應對“雙創”帶來的新變化、新問題和新挑戰,營造既能鼓勵創新,又支持創業的良好氛圍與環境。
最后是進一步形成推進合力,打造支撐“雙創”開展的核心平臺,圍繞核心支撐平臺目標及功能定位配置相應的資源和要素條件,用市場化運作模式推進“雙創”,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與此同時,體制機制的創新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礎,人才因素是“雙創”的根本,要為“雙創”建立良好的包括政策、經濟、社會、文化、法律、自然資源、國際等在內的生態環境。雙創“生態環境”,其內涵應該是要超越一處處單獨的空間、基地,或者一項項單獨的文件、措施,從而在全社會養成一種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呵護創業創新熱情的群體氛圍。
政府把“雙創”提高到“生態環境”的層次來部署,意味著這一重大舉措的深度和力度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任何從環境入手的政策考量和措施安排,必定是基于深遠謀劃,既利當前又利長遠。
企業雙創成功的關鍵在定位
定位落地專家顧均輝
目前,大多數企業家對于創新創業的理解層面還只停留在企業層面,也就是說他們只關注自己的企業如何成長與創新。但是良好的“雙創”生態環境不僅是要站在企業的層面,還要著眼于社會及其政府層面。
因此,如何推進“雙創”工作深入發展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全社會需要深刻理解國家在這個時點提出“雙創”的意義及戰略,要理解這是引導中國第二個改革開放三十年輝煌的關鍵;第二,國家提出“雙創”生態環境意味著要在全社會理解的層面下,政府起到帶頭指導作用,支持企業進行創業創新,營造與培植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創新創業的環境與局面。第三,企業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從而引導企業勝出競爭,贏得消費者選擇,贏得企業持久發展的動力。要積極努力地提“雙創”的成功率,集小勝為大勝,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如此整個“雙創”環境會越來越有凝聚力,從而走向正向循環。
那么如何提高企業“雙創”的成功率呢?
我給出定位四步法:第一,對企業所處市場做競爭環境分析,重點研究競爭對手在潛在消費者心智中的認知;第二,找到差異化,與競爭對手的不同之處,也就是定位;第三用“信任狀”支持差異化;第四,以定位為核心,以此形成環環相扣的戰略配稱(如設計產品、價格、公關、廣告、渠道、包裝等)。通過這四步緊密結合,環環相扣,企業的成功率就會顯著提高。
對于企業來說,在創業開始時就要“帶著定位出場”,而不能只是簡單地去做模仿、復制。同樣,創新一定是在定位清晰的前提下創新,才能實現成果。只要引領、開發、創造了顧客的需求,而不是簡單地滿足需求,這就是很了不起的創新,從而便能開發出新的市場,把所有的投入和成本轉化為績效。定位可以為“雙創”營造更和諧的市場環境,扶持更多真正擁有軟實力的品牌企業。
要在生態鏈中完善創業環境
天津城建大學城市藝術學院副教授殷成君
和前些年相比,現在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好,創業支持政策越來越豐富立體。下面談談自己在創業創新實踐活動中的體會。
面對未知創業之路,每一點政策支持都是莫大的鼓勵。剛開始創業時,濱海新區的天大科技園為我們提供了一年的免費辦公用房,這對于資金很緊缺的初創企業來說,幾乎就是雪中送炭了。
這些年來,政府對創新創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支持和鼓勵的政策越來越細致。不僅為初創企業提供“眾創空間”、“孵化器”之類的免費辦公場所,也為初創企業提供了房租補貼、創業者生活補貼、社保補貼等更加靈活的資助方式。還有創新創業大賽、知識產權補助、融資租賃補貼、高新技術企業獎勵等多種多樣的扶持,對引導初創企業開展科技研發等創新活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創新創業是一個“生態圈”,需要在整個生態鏈條中去完善創業環境,將扶持與引導做實做細,打通部門之間、政策之間、政企之間信息孤島,充分發揮各類眾創空間、孵化器的主體功能,為創業者加油鼓勁。
創業就是要開創一項前所未有的事業,因此創新才是創業的靈魂。很多創業伙伴都從創新與研發中嘗到了甜頭,堅定了走自主創新道路的信念。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我們不僅在培養方案中加入了創新創業課程,增加了創新創業的實訓內容,更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為學生聯系校內和校外的創業導師,實施“雙導師制”為學生創業保駕護航。同時,與學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的“元亨(天津)科技企業孵化器”,將匯總后的政策、資源向學生無償開放,提供的開放式工位,協助辦理各種登記注冊、報稅等手續,指導申請各類補貼,定期開展創業培訓、研討、項目輔導與咨詢、路演與談判訓練等,形成了良好的創業生態圈。
創新管理須破權力壟斷藩籬
跨界資源整合營銷實戰專家、杭州申度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創始人岳宏
《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的出臺,是繼2015年《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政策的延續。所不同的是,新政策針對當前的經濟環境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解決方案和辦法,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更好的空間和環境。
一是對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政府的創新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部門之間的利益讓利于民,打破權力壟斷藩籬,讓企業和民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并節約成本。在這方面,浙江已經先行一步,提出了“最多跑一次”審批制度改革,讓“雙創”者獲得了實惠。
二是對支持政策提出了具體的措施。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最大的瓶頸。新政策鼓勵地方政府提供風險補償或保費補貼以及推動國家出資的基金設立扶持早中期、初創期創新型企業的創投基金等多項措施,可以極大地減少企業的投入成本,幫助企業節約流動資金。
三是系統地提出了解決低端人才的辦法。以往的政策更多的針對中高端人才,包括各種創業基金、人才公寓、補貼等,但往往忽視了普通務工者的問題。新政策把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納入“雙創”相關政策支持范圍,允許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開展創業創新。返鄉農民工可在創業地參加各項社會保險,這不僅有利于“雙創”,也是對企業用工一項非常好的措施。
這是一個創業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創業最壞的時代。創業也好創新也罷,實際上沒有最好或者最壞的時候,什么時候進入都會有成功者,就看誰能抓住機遇。當前,政府正在不斷的提升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完善各項制度,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好的創業創新環境,對于創新創業是非常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