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脫虛向實 扎根實體本源
金融活水滋養發展活力
近日,重慶鍵英液壓機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劍通過手機申請貸款。幾步簡單操作,前后三五分鐘,周劍就在重慶銀行江津支行網點申請到50萬元的信用貸款額度。“前幾天剛給了銀行稅收信息查詢授權,這么短時間就拿到貸款,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天職。前些年,金融資產總量不斷膨脹,向實體經濟傳導卻出現一些障礙,投資效率不升反降。現在,從唯利潤、重效益、粗放式轉向調存量、優增量、換動能,金融業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質效,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力促資金脫虛向實。針對一些背離實體經濟、虛投空轉的現象,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亮出監管重拳,開展專項治理,引導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經營,“堵旁門、開正門”。
在金融業,銀行業資產占比近90%。“通過整治市場亂象,目前資金脫實向虛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主要監管指標保持穩定,風險總體可控。”銀監會審慎規制局負責同志說,今年上半年,一些關鍵性數據發生積極變化:銀行業同業、理財和表外業務逐步規范,同業資產、同業負債規模自2010年以來首次雙雙收縮;制造業貸款增速由負轉正,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銀行資金更多涌向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
資金“活水”豐沛,發展動力才會更強勁。越來越多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從資本市場獲取資金支持,也從銀行得到貼心服務。高技術制造業、服務業等行業成了“香餑餑”,從產能過剩行業釋放出來的信貸資金,源源流入這些新興領域。8月9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和華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150億元的保險資金將逐步投向中國“大飛機”,為國家高端制造業“輸血”“給養”。
融資成本下降,發展腳步才會更輕快。今年以來,盡管全社會資金成本在上升,但銀行業搭乘互聯網快車,創新服務方式,主動減費讓利,與企業共生共榮,破解“融資貴”。在江蘇從事機械制造業的王建興說:“像我們這類有專利的民營企業,如今能申請到優惠貸款了,利率比以前下降30%左右,而且貸款抵押評估、登記、擔保等七七八八的手續費也免了,僅評估費率一項就節約2%。”銀監會負責人日前表示,將堅決治理“干活不彎腰”“坐地收錢”,確保全年向客戶讓利不少于440億元。
資金渠道多元,發展支點才會更堅實。前7月,新三板有1678家掛牌公司完成1720次股票發行,融資751.89億元,融資規模逐年增長。金融市場還成為資源整合的有效手段,我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金額已居全球第二。借助并購重組,有的上市公司通過減少惡性競爭,提高行業集中度,化解過剩產能,有的通過置出過剩產能,置入優質資產,重新“盤活再生”,從傳統行業成功轉型到戰略性新興產業。
有增有減,增減之間,金融業更深地扎根于實體本源。“金融在服務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方面成效積極。對市場看好的先進制造業、服務業等,金融機構接連發力支持,而對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明顯減弱。有扶有控、有保有壓,信貸結構不斷優化。”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主要負責同志說。
金融穩,經濟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對中國經濟的年度評估指出,“中國政府推出重要舉措去杠桿,信貸增速正在放緩,巨大的‘信貸缺口’也在縮小”,并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美國權威評級機構穆迪公司近日將中國銀行業系統的評級展望從“負面”上調至“穩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讓中國經濟更健康、更有活力。(記者 歐陽潔、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