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各位網友朋友們大家好,中國雙創網兩會特別報道節目又和您見面了。今天我們請到的是來自日本東京的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先生,徐先生您好。
徐靜波:您好。
主持人:徐先生也是這次政協特邀的海外代表。那么在這里開會的這幾天您的感受是什么?
徐靜波:我參訪全國兩會已經22年了,那么這次是作為一個列席代表為全國政協要求。所以角色改變以后其實自己感悟也不一樣。以前作為記者的話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關心中國的改革開放、政治生態的變化,或者經濟、或者國民生活遇到的一些問題。但是作為一個參與者的話,自己更多關注的是中國社會民生和中國這次改革開放可能會帶來的對整個社會新的跡象。也就是說新時代進入以后中國社會應該怎么走,我們可能更多關注一點。所以這次不是遠遠地看,而是坐在一樓的大廳,自己仔細的聽,然后我們通過學習、通過討論,向兩會提出更多的建議,做為一個海外僑胞代表獻計獻策的職能,這樣的話把更多的海外經驗,我們僑胞的呼聲能夠帶給兩會。
主持人:說到海外的經驗,聽說您在日本已經工作生活了二十六年了。
徐靜波:對。
主持人:那我們雙創節目關注的就是創新創業這兩個點,您能從這個方面來給我們講講么,比方說日本他們的創新創業和我們中國有什么不同的特點和區別?
徐靜波:我覺得我們中國創新創業和日本的創新創業有很大的區別,就是年齡的階層不一樣。我們中國的創新創業最大的群體是年輕人,尤其是剛剛走出校門,甚至還在學校里面,他們就開始已經創業了。但是日本的年輕人很少去創業的,大多數大學畢業以后是選擇參加工作,他通過一定的資金的積累、社會經驗的積累、工作經驗的積累、人脈關系的積累以后他才去開始創業,而且整個社會沒有像中國政府那樣,對于年輕的創業給予這么大的一個政策或者是資金的支持,這是沒有的。所以中國政府年輕人他的創業創新的熱情要遠遠超過日本的年輕人,這是我們中國一個發展的一個很大的動力,同時也是我們整個社會他在不斷的向前推進的一個很大的動力。這是中國的年輕人比日本年輕人更有創新精神的具體的體現,我覺得這種精神是相當值得鼓勵和贊許的。
主持人:那您覺得日本在創新方面有什么的一些特點?
徐靜波:我覺得日本的創新和中國的創新有許多的不一樣,最大的關鍵點在什么地方呢?中國是重視于市場的創新,日本重視于技術的創新。因為日本一直追求是技術列國,覺得有了技術才能戰勝世界其他國家,在競爭當中取得一個不敗之地。但是我們中國,因為我發現我們中國人的腦子絕對比日本人來得聰明,所以他很可以把海外的一些技術、一些專利,拿到中國來以后,我們做一個擴大版,或者一個創新版,使得他能夠融入我們整個社會和整個的創新記憶當中去。比如說像我們的阿里巴巴的天貓、淘寶,這種網上銷售他比日本來得好,然后他的市場規模做的很大。當然有我們中國的特殊情況,因為我們的地區差異比較大,而且老百姓的收入差異也比較大,所以他有市場。日本相對來說他的市場比較飽和,而且線上線下的價格是一樣的,而且日本很重視他的實體的店鋪的服務。所以更多的日本人是去通過實體店的體驗去獲得購物的快樂,而不是從網上去購物。所以日本的網絡銷售沒有像中國那么大。但是你同時看到像微信,現在我們普遍人都在微信,這個微信的技術并不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創造出來的技術,他是美國的一項技術。但是這項技術到了中國以后我們可以把他做成信息平臺,可以把他做成一個金融產品,可以把他做成一個最大的網上銷售渠道,現在變成很大的一個支付渠道。
但是同樣的技術在日本,到目前為止就是一個line(溝通線路),他還是一個以交流作為主要目的的這么一個平臺。當然我們中國政府給予我們現在創新政策他的寬松環境,要比日本來得好,他的法律他的規定很嚴格,也限制了一些新興產業他的發展。
所以我覺得技術的創新,日本的研發的能力和他的資金的投入能力要遠遠的超過我們中國。但是市場的創新我們一直是跑在日本的前面。這是我感覺到兩個國家在創新過程當中,他所體現出來的不同,但是我覺得各有千秋。
主持人:這二十六年您是兩邊跑,我知道您每個月都要回國,所以對國內的情況也是特別了解的。那我想再問您一下,您覺得我們在國內的創新創業方面有哪些不足還可以更加改進的地方?
徐靜波:我覺得我們中國創新創業這幾年已經取得很大的成績。萬眾創新、萬人創業這么一個國家的號召,也鼓勵大量的年輕人去投入。但是我是感覺到,不能盲目的去創新,也不能盲目的創業。因為許多的年輕人并不具備創業創新的技能和他的資金實力。如果完全把父母的錢白白的消耗掉的話,對家庭也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覺得年輕人在創新創業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積累一定的經驗和你的資金。在這個基礎上面去創業的話可能會走得更平穩一點。因為無論是中國也好、日本也好、還是美國也好,世界上創業的企業成活率是不高的。也就是說像日本的話,五年之后如果有50%的企業還能存活那是不得了的事情,十年以后30%的企業還能存活的話也是不得了的事情。我想這個比例應該是全世界比較通用的一個創業的比例,所以我鼓勵年輕人創業,但是你在創業之前一定要謹慎,而且一定要注意積累而不是盲目創業。這樣的話,成功率更高一點,給自己的人生不會帶來更多的挫折。
另外一個,我是感覺到我們中國在市場創新,遠遠領先于世界,尤其是我們的支付手段遠遠比日本要來得先進得多。但是現在還存在一個問題,我們的技術創新力度還不夠,我覺得一個國家他的最終的發展他一定要有一個很堅實的工業,尤其制造業的技術,如果你沒有技術,尤其是基礎的技術研發,投入更多或者更多的產出的話,我們中國沒有獲得全球領先的一些技術的話,你在整個世界的經濟環境當中,他還會遭遇許許多多的問題,甚至最終會比人家走得晚。所以很希望我們在創新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加大我們的技術創新,而不僅僅是市場創新。
主持人:那比方說年輕人您剛才給了一些很好的提醒,我覺得中國到了現在這個時代是前所未有的創業的高發期,幾乎大家口中談論的都是在創業,尤其是年輕人。那他們能夠怎樣規避一些未來的不可預期的不好的結果呢?有沒有一些妙招?
徐靜波:我覺得年輕人在創業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避免一個誤區,什么誤區?創業等于發財、創業等于創造財富,這是兩個概念。創業他其實是在做一項事業,在做一個事業的過程當中他一定會遇到困難,也一定會遇到低谷,也一定遇到成績,但是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也是個很痛苦的過程。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心態的話,你覺得我成立公司以后明年就能發財的話,那么對你的心理沖擊是很大的。同時,對你的人生沖擊也是很大的。因為人在創業過程當中一旦遭受失敗的話,他許多的時候打擊是致命的。所以我是一直鼓勵我們年輕人,你可以去創業,但是你不能把創業當做一個發財的機會,全世界并不是所有的創業都可以發財的,并不是所有人創業以后都能成功的,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很好的心理的素質,所以在這個基礎上面我就覺得你的資金的積累、人脈關系的積累、你的工作經驗的積累、社會知識的積累,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以后才可以創業。所以我也建議我們中國政府的有關部門,對年輕人的創業應該加強事先的培訓。事前的創業的指導,我覺得這很重要。告訴他這個創業怎么創,辦公室需要哪些手續、要交哪些稅金、要承擔哪些責任,同時你在創業的過程當中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然后如何去創造市場。如果沒有經歷這一系列的培訓的話,青年人往往創業也是要失敗的。
馬云可能就是唯一的一個,一百萬人去創業的話,可能再也復制不出一個馬云來,因為他是天時地利人和才創造出了一個馬云。所以年輕人覺得自己一創業以后我十年以后一定會成為馬云,也不一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的價值,但是一個人生價值的實現并不一定要去通過辦公室去實現人生價值,財富的創造,除了物質財富以外還有精神財富。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年輕人在創業的過程當中可以走不同的路,朝著不同的方向和目標去努力,并不一定要在華山天道上面擠在那里面。
主持人:說得太好了,我覺得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這都是非常中肯的建議。
還有一點我想知道,您在日本這么多年,對中國現在這樣的創新創業大潮的發展,日本人是怎么看的?
徐靜波:日本人是很欣賞中國社會在發生不斷的創新,不斷的距離的變化,所以很多日本人看不懂。十年前來過中國,看現在中國看不懂的,五年前到過中國,現在在中國找不到路了,中國這個社會他的發展的速度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所達不到的,他發生的變化是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不可能看到的。所以在這么一個過程當中,許多人他很難把握住自己,往往被這種社會發展大潮往前推。
但是我現在看到一點,就是我們年輕人,我一直在小組討論會上面也提出來,就是一定要克服一個啃老的意識。年輕人在創業過程當中,在創新過程當中,在自己生活過程當中,去通過婚姻一夜之間變成一個中產階層,那么你是把父母親的養老錢全部啃光了,你才有可能去買一套房子,去買一部汽車。然后你變成一個中產階層。我覺得年輕人更多的要培養自己一種艱苦創業的意識。人生是從自行車開始以后才有了拖拉機,拖拉機以后才有了汽車,汽車以后才有了寶馬和奔馳。你一生出來以后就坐奔馳的話,你的人生最后就找不到方向。所以在整個的創業過程當中我也是感覺到我們年輕人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積累資金,而不要向父母親去爭取資金,也不要期望親戚朋友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把所有的錢拿出來幫助你去實現一個夢想,這是不現實的。日本人看中國也是這樣。
主持人:我就特別想知道,日本的年輕人他們在創業的時候是依靠父母嗎?還是說完全自己來做這些事情?
徐靜波:日本現在高中生創業也有,電視上面也出現一個高中女生創業,或者大學畢業以后自己創業,也有。但是這個比例很低。因為互聯網經濟提供了年輕人創業的低成本的創業模式,那么像高中女生她做的創業,其實也是通過網絡來銷售自己的品牌的服裝。因為日本有很好的粉絲經濟的氣氛。那么這一點他是可以做到的,他以低成本少資金,甚至用自己打臨時工的錢掙來以后,十萬、二十萬日元就可以做的。但是真正的日本的制造業、技術的研發,他是需要很大的積累,不是個人所能夠做到的事情。所以日本的社會分工,也就是創意分工他是分得很清楚的,年輕人可以創業,又是銷售渠道切入可以進行創業,但是你真的就是說搞一些重大的技術研發的話,那是跨國公司,國家層面所應該承擔的事情,不是你能夠做到的事情。所以日本人的創業相對來說比較謹慎,許多的年輕人情愿自己去當一個普通的員工、當一個白領,安安穩穩的每個月領工資,也不愿意去承擔這么大的社會責任,因為在日本一個人創業以后,你雇傭了人家以后,那一家人他所有的生活的開支支出全押寶押在經營者的身上。所以你要承擔對員工整個家庭的社會責任。這個社會責任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起的。
主持人:您覺得中國現在目前的創業熱潮還缺乏理性?還有一些瘋狂的這種一窩蜂的感受?
徐靜波:中國許多人把創業創新當成發財致富的一種光明大道,我覺得這個想法,最終結果可能是這樣的,但并不是所有人去創新創業以后能夠達到這樣的一個結果。許多人剛跨出一步就摔倒了,半路就摔倒了,他達不到,還沒到終點的時候他已經全部倒下了。所以你在創新創業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有這個意識,有了這么一個頑強的意志了以后,你去創新創業的話,就一定會成功的。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徐社長接受我們的采訪,今天也是對中日兩方面的創新創業有了一個很好的總結,也給我們中國的年輕人的創業給了很好的中肯的建議。那么也希望從這些建議中,我們的年輕人也好、家長也好,能夠有所獲益。
好,再次感謝徐社長。
徐靜波:謝謝大家。
主持人:網友朋友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