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開陽縣花梨鎮翁昭村,這里青山環繞、綠樹成蔭,清澈的大水井河蜿蜒流淌、碧水蕩漾……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元建設的貴州現代鱘鱸種業園便坐落于翁昭村的綠水青山間。自今年3月底建成投產以來,數以百萬、千萬計的鱘魚、鱸魚魚苗從這里“游”向全省。
種業創“芯”破題
一年自產魚苗2000余萬尾
“以前網箱養魚的時候,貴州90%以上的魚苗都是從外省購買,后來全面清理取締網箱養魚,我們抓住機遇,率先發展設施漁業,建設現代種業園,從根本上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貴陽農投集團生態漁業部總經理孫偉說。
2019年下半年,貴州現代鱘鱸種業園開始建設,不到10個月的時間便建成投用,主要繁育鱘魚、鱸魚這兩種貴州水產市場主要的當家品種。種業園面積不大,占地僅80畝,但卻“小而全”“小而精”,擁有魚苗繁育區、親本培育區、高位池養殖區、標魚養殖區等區域,有機結合了工廠化車間育苗、流水池育苗、高位池育苗三種育苗模式。
走進魚苗繁育車間,一排排孵化桶整齊排列,納米增氧機不停地輸送氧氣,數不清的加州鱸魚苗游弋其中。貴州現代鱘鱸種業園場長范思林和往常一樣檢查著魚苗的生長發育情況,查看是否受傷、帶蟲等。
“這些鱸魚苗喂養20天到1個月就可以轉到循環水車間八角池標粗,標粗到1000多尾就可以出售了。”范思林說,工廠化繁育車間安裝有空氣能加熱、紫外燈消毒、供氣系統等,可以嚴格控制水溫、水質、溶氧等條件,1—2個月就能繁育一批種苗,一年可生產魚苗2000余萬尾。
守好綠水青山
“三點一線”實現綠色生態養殖
綠水青山是貴陽發展生態漁業的最大優勢。貴陽農投集團在建設現代鱘鱸種業園之初,便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用投資項目成本的四分之一打造“三點一線”水處理系統。
“所謂‘三點一線’,就是對水進入池子前、在養殖池子中、尾水排放后進行全過程處理、動態處理。”范思林介紹,第一點是進水前處理,將蓄水池的底部設計成漏斗形進行進水沉淀處理;第二點是在養殖池里安裝豎流器設備,能將養殖池里成型的魚糞進行集中收集;第三點就是對排放的尾水,通過微濾機收集、壓濾機干濕分離、生態池生物處理、過濾溝渠處理、曝氣池處理、濕地處理等,最終實現達標排放。范思林說,通過干濕分離等,可將魚糞收集處理后制成有機肥,用于果蔬種植。
共享“三金”紅利
強化利益聯結帶動當地發展
翁昭村海拔600米左右,平均氣溫在16攝氏度左右,無霜期達300余天,枇杷、柑橘等喜溫水果種植面積超6000畝。
“這里氣候溫和,海拔較低,自然生態環境好,是魚苗生產的好地方。”孫偉說,貴陽農投集團將種業園落戶于此,便是看中這里得天獨厚的氣候生態條件。在發展中,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土地租金、就業薪金、產業紅金”和產業帶動,促進當地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將土地流轉建設種業園,不僅可以獲得每畝500元的租金,還可以在種業園務工獲得就業薪金。”孫偉說,目前種業園直接帶動當地村民穩定就業20人。
今年49歲的田壩組村民姚望忠就是其中之一。當初規劃建設種業園時他就積極支持,把家里的5畝地流轉給種業園。建成后,他便開始在種業園上班,主要負責喂養20個露天流水池養殖的鱘魚。“以前種蔬菜天干旱就沒收成,現在在種業園上班,每個月有3500元固定工資,還教我們養殖技術,還管一日三餐,工作比種地輕松,加上土地租金,一年純收入有4萬多元,真的比以前好太多了。”姚望忠說。
據孫偉介紹,下一步,種業園將繼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為當地想養魚的村民提供育苗、技術、飼料等,指導村民小型生態養魚場養殖商品魚,然后統一回收銷售,把產業發展成果留給村民,更好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帶動當地生態漁業發展。